大力實施改革創新行動,以全面深化改革攻堅年為抓手,強化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,全力打好體制機制改革“組合拳”,以更優質的科技創新、改革開放、營商環境,促進經濟活力全面迸發。
提高科技創新熱度。高質量完成“創新型縣”建設任務。深化與福州大學、東北林業大學等高校院所合作,支持科豐等企業組建行業領域創新聯合體,打造北瓷新材料氮化物陶瓷等5個自治區級創新平臺。圍繞“雙百科技支撐行動”,組織實施東西部科技合作重大項目及重大科技成果轉化示范項目12個,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達1.45%以上。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8家、自治區瞪羚企業3家、科技型中小企業35家,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6家,加快君陶氧化鉍納米粉體等7家中試基地建設。落實“雙軌制”人才評價機制,選聘10名“科技副總”、“周末工程師”,培育引進急需緊缺人才100名,建設專家服務基地、青年驛站,讓人才在賀蘭精彩出彩、筑夢圓夢。
加大重點改革力度。高質量完成區市確定的重點改革任務和我縣34個方面重點改革任務。鞏固全國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成果,深化拓展全國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成效,探索開展農村承包地“三權分置”、宅基地使用權自愿有償退出等路徑辦法。全面建立鄉鎮(街道)履行職責事項清單。縱深推進“六權”改革,規范用水權市場交易,積極推動土地資源盤活增值,穩步推進國有林地經營權確權登記,有序開展排污權市場交易,科學確定用能權指標,支持重點企業參與碳排放交易。高質量完成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,推進國企戰略性重組和專業化整合,加大“兩非兩資”處置出清力度,拓展文旅、供銷等經營板塊。深入推進“管委會+公司”改革,充分發揮園區主戰場作用,打造“融投建運服”綜合服務平臺,建立市場主導、政府支持的“管委會+公司”管理運營體制。
拓展對外開放廣度。持續深化與福建省安溪縣等合作交流,加速藍灣生態鹽堿地海魚陸養工廠化養殖基地建設,譜寫閩寧協作新篇章,不斷擴大賀蘭對外開放朋友圈。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,力促辛普勞35萬噸馬鈴薯精深加工等外資項目落地,全年實際利用外資1.5億美元。主動融入西部陸海新通道,依托京東等線上平臺,培育示范標準電商直播基地1個,力爭跨境電商交易額增長5%以上,推動外貿總額增長10%以上。
提升營商環境溫度。始終堅持“兩個毫不動搖”和“兩個健康”,常態化開展政企協調溝通對接機制,落實減稅降費等政策措施,促進惠企政策精準匹配、直達快享。全面深化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,扎實開展規范涉企執法專項行動,依法保護各類經營主體合法權益,助力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。全面實行行政許可事項清單管理,擴大高效辦成一件事集成改革服務,實現政務服務事項“網上可辦”95%以上,讓群眾和企業享受更加便捷的政務服務,力爭經營主體突破4萬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