堅持綠色發展,全面落實自治區“1+4”系列文件精神,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,切實保護好“父親山”“母親河”。
加大環境污染防治。實施高濃廢水深度治理回用技改等項目,加快各類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檢查反饋問題整改銷號。推進“四塵”同治,建成大氣污染防治監控平臺,推動空氣質量全時段動態監測和精準高效防控,確保全縣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到80%以上。強化“五水”共治,全面落實河(湖)長制,實施重點入黃排水溝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,推廣“三池兩壩”漁業尾水生態治理技術,開展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專項整治,確保黃河賀蘭段水質穩定Ⅱ類進出。堅持“六廢”聯治,扎實推進“無廢城市”創建,強化農業面源污染防治,實施農殘膜回收利用等項目,農殘膜回收率達到91%以上。加大危險化學品和新污染物環境風險管控力度,堅決遏制土壤污染事故發生。
加強生態保護修復。扎實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。鞏固國家園林縣城創建成果,全面落實“林長制”,持續抓好禁牧封育工作,新增林地500畝,森林覆蓋率提高至11.55%。加快蘇峪口溝等4條泄洪溝砌護治理和水毀修復項目建設,配合實施賀蘭山東麓水源涵養和生態治理項目,不斷提升賀蘭山林草資源總量和林草質量。堅持“四水四定”,加快推進金山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,高標準實施洪廣鎮土地整理和生態修復等項目,力爭灌溉水利用系數達到0.57。全面落實濕地分級管理和總量管控制度,扎實開展“網盾行動”“清風行動”,加強生物多樣性系統保護。
加快綠色低碳發展。推動新能源開發應用,鞏固整縣屋頂分布式光伏試點縣創建成果,力促興霖新能源4.8兆瓦屋頂光伏等9個項目建成達效。大力推動節能減排,堅決遏制“兩高一低”項目盲目發展,著力構建綠色制造體系,培育綠色工廠2家。加速冬季清潔取暖項目建設,力爭農村清潔取暖率100%。大力提升綠色建筑發展水平,確保新建住宅和公共建筑節能達標率100%。深入踐行綠色生活方式,積極創建綠色機關,實施低壓業擴配套工程,減少新能源汽車用戶辦電成本,投放新能源公交車10輛,實現清潔能源公交全覆蓋。完成區、市下達能耗“雙控”任務。